中文  |  ENGLISH

首页 > 市场 > 中国 > 查看内容

筑梦“光热之都”丨多个光热发电上下游项目在德令哈落地生根

2019.10.09 来自:青海日报

当数万面定日镜随着太阳运行的轨迹追踪热量,将太阳的热能汇聚到吸热塔中,由热能到电能就这样完成了不可思议的转换……


从海西州德令哈市区沿着315国道一路向西,散乱的砂石与丛生的骆驼刺曾经是这片荒漠中唯一的景致。如今,行走于这片已被开辟为青海省光热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的土地,数万面定日镜在碧蓝天空的映衬下仿佛一片汪洋大海



德令哈,这座依偎在巴音河畔的小城正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它不仅拥有国内适合光热产业的数一数二的光照、土地以及水资源,更被入驻企业认为“极有可能是我国首批光热示范项目最为集中的地区”,在连续举办了四届“光热大会”后,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研究机构,都对这片“金色世界”有着一致的憧憬:德令哈的光热产业明天会更好


早在2011年,当国内太阳能光热发电市场整体处于观望期时,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就看中了德令哈这片热土,并于2013年建成我国首座10兆瓦级并网光热电站。


“定日镜每隔三到五秒动一次,大家可以听到机械转动的声音,这是定日镜在自动调整角度,现在追日的精度已经达到2.5毫弧度,这个角度是肉眼所看不到的,非常精确,这套聚光控制系统也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之一。”如今,身处400个足球场大小的浙江中控德令哈50兆瓦塔式热发电项目现场,项目总指挥——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能无比自豪。



光热电站投资很大,基本高于2万元/千瓦,有的甚至高于4万元/千瓦,但仍有企业真金白银地“砸”进去。


这除了勇气,更需要有对光热执着的信念。


作为我国第一座商业化运营的太阳能热发电站,中控德令哈50兆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年发电量可达1.46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1万吨,且电力输出稳定、调节性能优良。为青海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海西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


据统计,仅在2019年7月17日至8月16日短短一个月间,项目累计发电1258.23万千瓦时,单日发电量最高达到95.37万千瓦时,单日发电达成率99.39%,实际运行结果优于设计值,这无疑证明了国产核心技术成熟且完全可行,国内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值得信赖,为海西今后筹建更大规模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做好了技术储备,也为海西打造世界“光热之都”奠定了基础。


身处德令哈光热园区不难发现,这里或许暂不构成同类技术的强烈比拼,但绝对笼罩着技术创新的氛围。除了浙江中控的塔式电站技术,槽式电站技术也有所进展。比如距离浙江中控塔式电站不远,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热发电项目也已建成并网。


该项目投资18亿元,2018年10月10日项目建成投运的消息登上《新闻联播》,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被《中国电力报》评为“2018十大中国年度电力工程”。



在光热项目纷纷落地,整个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格局之后,德令哈已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光热为主的新能源是我们的重点发展方向,我们将着力建设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和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努力构建‘研发—装备制造—发电’的全产业链本地化发展格局。德令哈市副市长张学创如是说。


随着德令哈光热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光热产业相关的上下游项目也开始在德令哈落地生根。


一批如青海爱能森新材料有限公司、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青海博昱新能源有限公司这样的生产高效复合熔盐、储热新材料、支架、镜面等设备的制造企业已经进驻这里,光热产业集群效应已在德令哈初具规模


昔日海子笔下荒凉的高原小城在追风逐日中摇身成为光与热的筑梦者,在进一步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过程中,“光热之都”必将成为德令哈新的城市名片。





相关线下活动:


第三届光热发电创新大会(2019.10.24-25,中国北京)

第十届光热发电中国聚焦大会(2020.3,中国北京)


更多光热发电行业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spfocus):

提交评论

报告(会员专享)

查看更多+

线下活动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电话:cspfocus2011(微信)

邮箱:csp@cspfocus.cn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沪ICP备2023031859号-2

微信资讯公众平台

在线资讯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