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首页 > 市场 > 中国 > 查看内容

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将逐步走向存量替代阶段

2020.09.25 来自:新华网

9月22日至23日,2020中国电力发展规划论坛在京召开。与会专家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应用规模、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消纳利用、政策体系、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成效显著。未来,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能源消费增量主体,并逐步走向存量替代。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到201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94亿千瓦,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9.5%,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的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日益凸显。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预计,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有望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2035年,可再生能源可满足能源消费增量;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总量主体。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我国能源变革转型,即增量替代、存量替代、全面转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隽表示,“十四五”时期,能源转型将进入增量替代阶段,煤电“踩刹车”,清洁能源“踩油门”,煤电从主力电源向调节性电源转变,新增电力需求由“风光储输”满足,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比重持续提升。2025至2035年,能源转型进入存量替代阶段,煤电加速退出,加快向调节型电源转变,清洁能源和电能分别成为生产侧和消费侧第一大能源。2035至2050年,全面建成中国能源互联网,清洁能源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


分领域看,水电传统功能定位正在发生转变,水风光一体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易跃春表示,随着风光等波动性电源发电量占比进一步提升,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满足新能源高比例消纳需要,水电的功能定位将由电量供应为主逐渐变为清洁电量和容量双支撑。


风电成本将持续下降,不同区域风电发展重点不同。中东南部陆上风电发展将重点解决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资源开发问题,推进低风速技术进步,提升风电在当地能源供应中的比重;“三北”陆上风电发展需要提升当地电力系统灵活性,确保外送通道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要求,探索以新能源电量为主的跨省区外送方式;东部海上风电要开发适应海上特殊环境的大容量风电机组,提升工程施工建造水平,通过集中连片开发推动海上风电成本快速下降。


未来,光伏将成为我国上网电价最低、规模最大的电源。易跃春表示,从发展模式看,光伏发展方式灵活,与建筑、农业、交通、乡村、生态环境等产业融合潜力巨大;从成本看,技术进步将推动光伏转换效率持续提升、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中长期看光伏将成为我国上网电价最低的供电方式;从应用规模看,预计2022年光伏将成为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品种,2035年光伏装机将超过煤电,成为我国装机最大的电源。




相关线下活动:


第十届光热发电中国聚焦大会2020(2020年10月22-23日,中国北京)

第五届光热发电中东北非大会2020(时间待定,阿联酋迪拜)


更多光热发电行业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spfocus):


提交评论

报告(会员专享)

查看更多+

线下活动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电话:cspfocus2011(微信)

邮箱:csp@cspfocus.cn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沪ICP备17051021号

微信资讯公众平台

在线资讯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