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首页 > 市场 > 中国 > 查看内容

大同市“十四五”规划:加快“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发展,深化绿色能源改革,建设氢能示范市

2021.06.29 来自:大同市政府

6月24日,大同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根据该《纲要》,在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方面,大同市“十四五”规划战略定位及实现目标为:


1. 能源革命综改示范地。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建立能源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按照全产业链思路加快建设太阳能光伏、储能、氢能产业基地,加快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提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利用占比,成为全国绿色电力输出基地,现代绿色能源生产、供应、 消费、管理基地及创新与示范应用的综合示范城市。


2. 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煤炭绿色智能安全开采和高效清洁利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进一步提高;继续发挥好火电“稳定器”的作用,提高绿电送京能力,能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比较优势;风、光、生物质、地热、氢能等绿色能源长足发展,多能互补体系基本建成;清洁能源消费全面提标,清洁低碳用能模式基本形成,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3. 推进建设行业级科技创新平台。聚焦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大同转型汇智创新城、“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一园两城”,加快集聚产业创新资源,支持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省级示范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圈。


4. 建设火电和新能源双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立足电力外送基地战略定位,继续发挥好煤电产业在保障能源供应中最经济可靠的“稳定器”作用,确保煤电的基荷电源地位不变。加快煤电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加快“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发展,建设火电和新能源双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


5. 做强新能源产业。立足煤炭、光照、风力资源优势,以能源新技术、新装备、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工程和试验项目为依托,总结推广光伏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经验,统筹新能源生产-存储-应用各环节,加快推进先进能源技术应用和产品创新,打造新能源技术发源地和产品创新高地。氢能产业,坚持龙头建链,依托综合投资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涵盖制储运加氢、氢燃料电池、氢燃料发动机制造的全产业链。


6. 新能源产业集群提升工程。以西安隆基光伏全产业链项目为引领,加快宁德时代、城市动力等资源集聚,推进新研氢能、深圳雄韬、上海重塑氢燃料电池产品等研发制造类项目建设,实施启迪新荣 60 兆瓦压缩空气储能、浑源 150 万千瓦抽水蓄能以及清华启迪农村生物质能重大项目,建设国内新能源综合利用推广示范的标杆城市。


7. 创新产业政策引导机制。针对新能源产业,制定“电动大同”计划,制定氢能产业促进政策,建立氢能与其他能源互补互助机制,创新储能应用场景,建立以“示范带动消费、消费带动生产、生产支撑创新”的产业培育机制。


8. 支持本地企业强化新装备研制。支持发展矿山、煤机装备再制造。围绕交通运输,重点开发大轴重交流货运电力机车、城际及城轨车辆、储能式有轨电车、轨道交通养护机械、氢燃料电池及纯电动客车、特种车辆、物流专用车等。


9. 新能源装备制造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山西隆基乐业3GW 单晶电池基地、大同隆基乐叶 1.5GW 单晶组件、西安隆基光伏电池板组件等项目。招引 3-5 家制氢、储氢、加压、充氢、氢燃料电池等氢能装备制造企业,招引 1-2 家光伏配套零部件制造企业或必要设备维修保养企业。


10. 汽车制造重大项目。对接龙头企业,了解企业扩建整车或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需求,聚焦高压氢气加注压缩机组、新能源汽车高压阀及接口、新能源汽车氢化纯化装置、新能源汽车氢喷射器等氢燃料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招引 3-5 家装备制造企业。


11. 推动新能源开发与“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发展。以系统经济接纳能力等作为关键考量要素,合理确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力度与时序,创新开发利用模式,提高就地消纳比例,保障电力供应与能源安全。加快“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发展,整合全市太阳能和土地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开发,因地制宜推动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


12. 完善绿电输送网络。根据京津冀电力增长需求以及电网通道建设规划,优先推动京能千万千瓦级绿电送京, 加快“点对网”环首都绿色电力外送通道建设,以绿电、氢能为外送介质,确保首都及京津冀能源安全。


14. 建设氢能示范市。构建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电网灵活调峰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制氢的多元化制氢格局,提升氢源保障能力。科学布局氢能高精尖项目和创新项目,建设集氢能供应、氢能技术研发、氢能装备制造为一体的“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率先建成国内一流的氢能产业示范区。推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制氢进行工业化示范。到 2025 年,培育氢能相关企业达到 100 家,产业链核心企业7-10家,氢能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氢能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氢能产业链布局趋于完善,构建形成氢能产业集群。


15. 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氢能:重点推进京能集团绿氢综合一体化示范项目、大同氢雄云鼎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大同新研氢能氢燃料电池、上海重塑科技大同北方总部基地、中植大同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构建氢能制储运用产业集群,建设“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率先建成国内一流的氢能产业示范区。


16. 聚焦突破能源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加强能源领域重大科技项目储备申报,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省能源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重大专项、中试和平台基地建设。围绕光伏,重点突破高纯单晶硅原料、先进薄膜和有机电池等技术。围绕氢能,重点推进液态氢设备制造加工、大规模长距离气氢管道输送等技术升级。


17. 推动能源技术融合应用。建立新能源和氢能领域新技术应用成果库,每年定期组织技术产品交流、供需对接和展览展示等活动。定期制定发布新技术推广目录。组织上门对接服务活动,根据行业特点有针对性推广相关技术产品,制定系统解决方案。建立源头应用机制,加强煤炭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在本地企业、园区的就近示范应用。在“新能源+储能”“新能源+大数据”、高效清洁发电、新能源开发利用、制氢等方面,建设一批创新示范工程,推广应用阳高光热示范项目,继续扩展风电供暖示范,争取由示范试点到扩大推广范围;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园区的应用,推行“零碳”产业园示范。


18. 深化绿色能源改革。制定实施储能、氢能产业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推动储能、氢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




相关线下活动:


第十一届光热发电中国聚焦大会2021(时间待定,中国北京)

第五届光热发电中东北非大会2021(时间待定,阿联酋迪拜)


更多光热发电行业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spfocus):


提交评论

报告(会员专享)

查看更多+

线下活动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电话:cspfocus2011(微信)

邮箱:csp@cspfocus.cn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沪ICP备2023031859号-2

微信资讯公众平台

在线资讯公众平台